导航
发表评论:
取消
回复

分享

取消

渝企海外淘金30年 嘉陵摩托打响第一枪

华龙网—重庆日报

   

工人在嘉陵巴西工厂组装摩托

  

一名肯尼亚人在选购力帆摩托

 

启蒙时代

“海外淘金”谁是第一家?

1982年嘉陵摩托靠转口贸易打响第一枪

重庆是个码头城市,在对外开放上,一直得风气之先,淘金海外,是重庆企业的多年梦想。

机会在改革开放后悄然来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部分省市开始向日本和欧美市场出口农产品,以此来获取进口机电设备所急需的外汇。

但重庆最早出口的商品不是农产品,而是摩托车。

1982年春季广交会上,嘉陵“CJ50”型摩托车,被香港转口贸易商相中,成为重庆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

事实上,在嘉陵通过转口贸易率先走出去之前,重庆还没有任何形式的对外经贸合作。

直到1983年,被列为计划单列市的重庆获得自营外贸权后,格局逐步得到改变。1984年,重庆开始承接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等对外业务,1985年,重庆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庆铃汽车股份公司。

在获得宝贵的出口“入门券”后,嘉陵乘势而上,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商业模式的优化来维持并扩大海外市场销量。

1992年,嘉陵在美国成立了合资企业,负责对中南美各国的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与此同时,嘉陵在阿根廷、哥伦比亚、多米尼加等国帮助客户建立了多条散件生产线;1997年,嘉陵在印尼建立摩托车装配线,负责组装散件和销售;1998年,嘉陵在香港成立公司,负责收集市场信息、引进先进技术、扩大产品销售;200712月,嘉陵巴西10万辆摩托车产能投产。

这种先卖产品后扎根当地市场的做法,对今天走出去的重庆企业依然有范本意义。

目前,嘉陵已经培育起了东南亚、中东、南美和非洲四大主要市场,摩托车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品种达30余个,在全世界拥有国际代理商、经销商300多家,建立了2000多个专卖店和维修站。

在原嘉陵集团总裁郝振堃看来,海外征战30年,嘉陵已经完成由国际贸易销售向境外驻点销售、由单纯的产品出口到海外落地建厂资本输出两次模式转换,为建立“全球嘉陵”创造了条件。

编辑:Id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