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发表评论:
取消
回复

分享

取消

工业发展中设计的价值

  好的工业设计就是把人们的梦想通过批量生产的方式变为现实。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特别提出了要“提高设计研发、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水平”。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开始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标志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

  无庸置疑,我国经济多年来结构不合理,摆脱不了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而企业缺乏设计研发能力又成为影响自主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目前,我国不仅关键技术依赖国外,主要设计也同样依赖跨国公司,尤其在汽车、计算机、家电等主要行业表现十分突出。产品设计水平低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肯定,发展工业设计势必成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工业设计是涉及领域广泛的集成创新,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ICSID)为工业设计作出如下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从这个表述可以看出几个特点,第一,工业设计主要是指现代化工业中批量生产的产品设计。因此,它主要为制造业提供服务和支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它的主体是产品设计。它不仅包括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还包括产品技术性能、结构等方面。 “好的工业设计就是把人们的梦想通过批量生产的方式变为现实”(日本GK设计公司总裁荣久庵宪司言)。第三,它的知识涵盖领域宽广,是一个融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技术、文化、艺术、环境以及市场营销等复合性的边缘学科和产业。正如钱学森先生所说,工业设计综合了工业产品技术功能的设计和外型美术的设计,所以,它使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哲学中的美学相汇合。第四,它的创新性。它通过设计师的创意劳动,能发现和满足消费者、甚至是消费者自己也未知的愿望和需求,提高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因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随着现代制造业乃至整个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认识的深化,工业设计已经从产品性能、外观设计拓展延伸到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环境、产品包装、市场推广等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整个过程,它包括平面设计、形象设计、环境设计、展示设计、时装设计、装饰设计以及传统手工艺设计众多相关行业。

  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工业设计不属于原始创新,也就是说,它的创新不在于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而是设计师综合运用各种已有的成熟技术,融入美学、环境学等因素,通过设计创新和改进实现新产品开发,使产品更加人性化,更有利于资源节约,更适应市场需求,因而是涉及领域广泛的集成创新。对于企业而言,原始创新虽然可以获得高额回报,但往往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需要具有雄厚资金和一定规模。而通过工业设计进行的集成创新可以省去新技术开发所需的高昂资金和人力投入,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收益大、事半功倍,往往成为一般企业技术创新和后起国家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使用的手机由最初的接听电话功能发展到发短信、听收音机、拍照、上网等多种功能,就是运用工业设计集成创新的结果。因此,经济界前辈吕东曾说过,“先进技术只有通过工业设计才能转化为产品,所以,工业设计是科技进步的龙头”。

  工业设计是企业技术创新,经济效益提高的催化剂

  由于工业设计贯穿产品从概念到生产的全过程,是产品技术开发和材料运用的依据,因此,工业设计创新水平将直接影响技术创新水平,好的设计创意将会极大地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据日本调查,在开发差异化产品、国际名牌产品、提高附加值、提高市场占有率、创造明星企业等方面,工业设计的作用占70%以上。《商业周刊》公布的2005年全球创新企业20强中,排位第一的苹果以及微软、丰田、三星、星巴克等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工业设计创新领先的企业。目前,韩国企业使用工业设计的占60%以上,许多企业设计费用投入达到总销售收入的6%。芬兰企业使用工业设计成果平均达到41%,传统产业达到80%,而出口企业无一例外地都有自己的设计产品。因此,芬兰不仅成为世界工业设计大国,而且发明创造也居世界前列。

  第一,工业设计创造了品牌

  品牌的形成首先是产品个性化的结果,而设计是创造这种个性化的先决条件。韩国三星公司是利用设计创造名牌、增加利润的典型。1993年,三星战略由“节约成本”转移到“设计独特成本”上来,他们认为,“节约成本固然可以让三星永不垮台,但却无法让三星成为全球最著名的品牌”。2004年,三星赢得了全球工业设计评比5项大奖,销售业绩从2003年的398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500多亿美元,利润由2003年的52亿美元上升到100多亿美元。美国《商业周刊》评论说,三星已经由“仿造猫”变成了一只“太极虎”。

  第二,工业设计创造了产品的高附加值

  它为企业带来的回报是丰厚的。美国工业设计协会1990年调查统计,美国企业平均工业设计每投入1美元,其销售收入为2500美元;在年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大企业中,工业设计每投入1美元,销售收入甚至高达4000美元。日本日立公司统计,每增加1000亿日元的销售额,工业设计的作用占51%。2004年9月,英国议会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英国增长最快的公司在制造中明显多地利用了设计,71%的公司认为,设计、革新以及创新是和公司运营融为一体的。相比之下,效益没有增长的公司中,有67%没有设计活动。

  第三,工业设计是制造业发展的龙头

  世界各国在发展制造业的过程中一般都把工业设计作为龙头,通过加速工业设计的发展带动整个制造业发展。日本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世界汽车制造业强国,设计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依靠设计使日本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快速发展道路。二战以后,日本为了发展汽车业,首先是提高汽车产业的设计水平,日本政府不仅大量邀请海外设计师到本国开办各种研习班,还大批选派设计师去美国、意大利和德国等国家培训。1955年,日本开始实施“国产车计划”,全面开发自主设计制造的轿车;60年代建立了国产车设计开发的技术体系;为了开发适应国际市场需求,70年代以后,日本先后在美国、欧洲等地建立海外设计中心,依靠当地设计师开发本土化产品,这一战略作为日本汽车海外开发的基本战略使轿车出口量由1970年的100万辆上升到1977年的400万辆。

  第四,工业设计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节约,降低消耗

  通过设计的改进实现产品的节能降耗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仍以日本为例,1962年—1967年5年间,日本的汽车数从500万辆增长到1000万辆,由此引发了交通事故、空气污染、石油危机等各种问题的增加,汽车设计开始考虑提高安全性能、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问题,如引入安全保险杠、汽车安全带、改善节能系统等,使日本轿车在产品性能和节能上都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

  发展工业设计已经成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工业设计在产业振兴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后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都把它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国家甚至上升到国策的高度来认识。20世纪初,欧洲国家出现了第一次工业设计资源的整合,如在德国政府倡导下率先成立了“德国工业设计联盟”,结合技术、商业与艺术家的力量来共同解决德国工业产品的质量与设计问题,为形成现代德国工业的品牌优势奠定了重要基础。20世纪中期,英国等欧洲国家再次将工业设计视为国策,实施工业设计资源的第二次整合,有力地推进了欧洲工业的品牌战略和全球贸易战略。近年来,一些国家再次提出跨领域、跨行业的“文化创意产业”是第三次设计资源整合,这表明在全球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工业设计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许多国家通过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建立政府基金、设立政府大奖,以及制订产业扶植政策等方式推动本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英国设有国家设计委员会,主持全国工业设计推进工作。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于1982年亲自主持举办了“产品设计与市场成功”高级研讨班。1982年之后5年中,英国政府总投资2250万英镑,开展了5000个工业设计项目,总获利达5亿英镑。美国联邦机构内设有国内设计部。1992年9月,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夫曾代表克林顿总统邀请美国工业设计界有关人士进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设计如何帮助国家巩固经济的领导地位,重新规划一个超越的美利坚。这表明美国已经把工业设计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来看待。芬兰政府2000年通过了“设计2005”的国家设计政策纲要,将芬兰“成为设计和创新方面的领先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进行实施,将延续到2010年。日本则提出依靠设计振兴国家经济;通产省下设机构—日本产业设计振兴会,制订工业设计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1968年,日本政府投资660亿日元设立了产业设计振兴基金。目前,日本投入工业设计开发的资金占GDP的2.8%,居世界首位。为了倡导设计创新,日本政府1957开始举办每年一度的全国“优秀设计奖”,这项国家奖至今已持续了40多年。

  许多后起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走过了一条通过发展工业设计实施国家产业振兴的战略。韩国政府自1993年起已经连续提出了三个促进设计的五年计划。第一个计划为韩国工业设计准备了基础环境,第二个计划则建立了国家设计体系,第三个计划确立了2008年成为全球设计领袖的目标,并将设计业产值从58亿美元增加到160亿美元,世界前100位的品牌增加到5—6个,全球市场占有率处于第一位的制品从目前的53个增加到300个。2000—2005年,韩国政府投资7亿美元用于促进国家整体工业设计水平的提升。对重大优秀设计创新授予总统大奖。因此,设计成为韩国在5年之内获得人均GDP2万美元的催化剂。新加坡政府每年投资10亿新加坡元,用于扶植本国企业实施工业设计项目,开展设计促进活动,这种政府支持计划已坚持了近20年。我国台湾、香港地区也都如此。这些振兴工业设计的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

  中国工业设计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设计有了长足发展,并为工业设计的产业化和快速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工业设计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国家发改委2004年开始制订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政策》即将出台,一些地区也将工业设计作为大力发展的重要产业列入当地“十一五”规划。深圳明确提出了建设“设计之都”的发展目标。广东省各级政府牵头定期举办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工业设计大会和工业设计周,打造国内工业设计中心。无锡市政府将工业设计作为该市的重要产业加以扶植,2004年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工业设计园。2005年6月,北京市政府创建了北京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DRC),这个基地立足北京,面向国内外整合设计资源,提供设计服务平台,建立设计专业孵化基地。

  第二,企业运用工业设计的意识不断增强

  许多企业成立了专门的设计机构,加大工业设计费用的投入力度。如青岛就是依托大型制造企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通过不断创新设计在国内外创立起知名品牌。海尔集团1994年开始创立“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先后在海外创建6个设计分部,2003年荣获全美产品设计金锤奖;2004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科研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6%。一汽、吉利、奇瑞等汽车制造企业也都成功地运用了设计创新。2005年,我国一汽成功地举办了汽车设计大赛。在这些知名企业的带动下,很多大中型企业将工业设计作为研发的一部分。

  第三,工业设计企业在不断成长壮大

  我国已有各类工业设计公司1000多家,这些蓬勃发展的设计公司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如江苏大贺集团是一家民营设计机构,自1994年成立以来累计营业收入10亿元,上缴利税5000多万元,创造就业机会5000多个。又如2004年建成的无锡江南工业设计园有限公司,全部使用民营资本,共入驻国内外设计企业38家,当年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设计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高,如青岛宙庆工业设计公司、青岛二十一世纪汽车设计开发公司在国内外的评选中获得多次大奖。

  第四,设计人才队伍的不断扩大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

  我国工业设计专业的数量和招生规模已经超过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美国工业设计经过了70年的发展,2004年院校设置工业设计专业的数量不到50个,而我国设置这个专业的高校已经达到219所,名列设置最多的工科类专业的前8名;此外,还有艺术设计类高校307所。许多著名高校具备了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这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人才资源。

  第五,行业协会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组织保障

  目前,一批以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工业设计促进机构已经在全国纷纷建立并发挥重要作用。至今全国各省市级行业自律组织共有22个。这些协会通过举办各种论坛、研讨会、展览、大奖赛、培训、组织出国访问等工业设计交流活动,在政府与企业、国内与国际之间搭起了一座发展中国工业设计的桥梁。

  此外,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都将为工业设计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法律和制度环境。

  抓住机遇,迎头赶超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工业设计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工业设计无论从理念上,还是在发展的广度、深度上,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我们对工业设计的认识仍然不足,发展环境和氛围仍然没有形成,企业设计创新动力不足,工业设计企业服务水平仍然处于低端。在我国资源约束日趋严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不能再盲目投资搞重复建设,不能再靠低水平的价格竞争来维系国际贸易的增长,要学会运用工业设计这个竞争的新本领;不能再继续模仿抄袭,或是在“引进—加工生产—再引进—再加工生产”的怪圈里不能自拔,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中国制造”里有更多的中国创造。一句话,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企业来说,发展工业设计相对是一条“捷径”。

  首先,树立工业设计强国意识

  要把工业设计提高到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高度来认识,从国家、地方各级政府到企业和全社会加以高度重视。国家应有专门机构,制订工业设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要倡导产学研结合的模式,特别是企业要不断强化工业设计创新意识和自觉性,更多地运用工业设计提高产品自主创新的能力。此外,要加强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的工业设计意识。尤其要树立“发展工业设计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加强中小学生的设计教育,培育创新意识,为提高工业设计的人才质量积极储备。澳大利亚为了激发全社会的工业设计热情,设立了澳大利亚人民奖和学生设计奖,其中,澳大利亚Dyson国家学生设计奖已经持续了5年左右,为全国前三名的学生提供10000澳元的奖金。

  第二,政府加大产业政策扶植力度

  国际经验表明,在工业设计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起步阶段,政府产业政策扶植起到关键性作用。鉴于我国目前工业设计仍处于产业化初期,政府应在财政投入、税收减免上给予更优惠的政策。例如,根据工业设计具有知识密集,人才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特点,可在税收上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工业设计具有人力资本投入高的特点,可将设计师工资税前列支,以体现国家对该产业的扶持等。此外,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如设立工业设计发展基金,用于鼓励工业设计创新项目;设立政府大奖,用于奖励工业设计创新人才等。

  第三,努力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设计企业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细化,世界许多著名跨国公司都将产品设计委托专业的设计公司承担,这种专业化趋势为设计公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遇和市场空间,也使工业设计成为增长性很强的服务业。意大利设计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欧洲最畅销的10种轿车中有6种为意大利人所设计;据1998年统计,意大利工业设计产业所创造的价值已经达到GDP的1/6。英国设计产业有4500家商业设计咨询公司,约有从业人员68000人,是重要的设计服务出口国,2002年海外收入超过24亿美元,1997—2001年英国创意产业每年平均以8%的速度增长。培育有竞争力的工业设计企业除上述政策支持外,应充分依托工业设计园区优势,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园区示范效应促进工业设计企业发展,快速形成中国工业设计市场。因此,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工业设计园区,实行产学研结合,加强专业化协作,形成产业优势。

  第四,提高企业自主设计的积极性

  据统计,我国每年开的发近6万项新产品中,创新性可达国际水平的仅占3.5%。在产业技术与设计领域,中国的专利年申请数量只有美国的1/30,这与企业缺乏工业设计创新能力有直接关系。为此,企业首先要转变观念,要把设计放在与技术创新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重视;在新产品开发上,要更多地听取设计技术人员的意见;在费用投入上,应将工业设计费用纳入企业研发费用的一部分,并按比例逐年加大;逐步建立设计管理机制,有条件的企业可尝试建立CDO(企业首席设计师)体制,即设置企业总设计师或设计高层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管理层的核心决策人员。对长期不从事自主设计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可采取不同的警示措施以示督促。要加强对中小企业设计创新的援助政策,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雄厚的新技术开发资金,尤其适于运用工业设计所进行的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要促使它们加强与专业设计公司的合作,提高产品设计能力。

  第五,实施工业设计人才战略,构建一支高素质、国际化、多层次的设计人才体系

  这是我国工业设计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根本保证,也是支撑日益扩大的工业设计市场发展的需要。一是通过专业院校为科研院所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工业设计研究和应用人才。目前,我国高校每年工业设计毕业生数以万计,企业要乐于吸纳他们,发挥他们的作用。二是加强企业在岗培训,这是有效解决企业设计人才稀缺的途径。三是通过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设计创新人才。通过邀请国外设计大师到国内讲学、项目交流,选派优秀设计人才到国外留学、短期培训等方式学习设计领先国家的理念和经验。四是建立完整的设计师资格认定体系,不断提高设计师待遇,稳定工业设计人才队伍。

  第六,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著名跨国设计公司纷纷来到中国投资,这无疑为中国设计企业提供了学习机会,因此,应积极引进这些海外设计公司,带动国内设计公司成长。此外,还要积极走出去,一方面要鼓励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到海外建立设计中心,通过海外平台迅速获得国外先进设计,我国台湾、香港地区许多企业早就在海外建立了设计中心。另一方面要鼓励有能力的设计公司到海外设立机构,提高全球化运营水平。还可利用专业分工协作的优势促进制造企业和设计公司联手走出去,提高开拓国际市场的成功率。

  发达国家的工业设计发展史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设计在经济运行中的价值就开始被关注,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以上时,设计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主导因素之一。当进入以创新领导实现价值增值的发展阶段后,工业设计就会成为先导产业,成为创新资源、增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人类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工业设计不但为各国所认识,而且其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英国可以没有首相,但不能没有工业设计。吴邦国委员长也曾指出,要扩大市场占有率,一靠设计新,二靠质量硬,三靠规模经营。最后,我们不妨用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先生的话作为文章的结语:“21世纪是工业设计的世纪,一个不重视工业设计的国家将成为明日的落伍者。”

编辑:la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