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发表评论:
取消
回复

分享

取消

锐圆:摩托大省台湾散游散拍散记(3)

锐圆

424日入台第三天。

上午从南投往新竹赶,去参访三阳工业。

这是在大巴车上拍的,台湾的乡村,远望过去很整洁,道路都有划线,马英九曾夸耀说台湾是均富的社会,如果乡村不太差,那么他的话还是基本靠谱的。我本人爱看天涯台版,也经常在网上看台湾的政论节目,认知到的台湾是选举一场接着一场,乱混混的,但是来到台湾实地,感觉台湾还是很安静,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比较殷实,曾经是发达地区,还是有家底的。

吃过中饭,大巴几乎是一分不差地于14点整如约停在三阳工业的大门口。

三阳工业的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清源先生亲自在门口迎接。

三阳在新竹的工厂是1980年修建的,看上去比光阳新一些。

参访团和三阳的领导层寒暄并交换礼品,然后先参观后座谈。

车间内部不许拍照,只拍了这一张。

进去车间首先是机加工部分,发动机零部件加工很多都实现了无人化操作,工人只负责投件和取件,机加工完成马上进入发动机组装线,随后和二楼悬挂下来的车架线汇合,开始组装整车。三阳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只能说是我看到的)是每个工位正上方都有一块电视屏代替很多工厂用的纸质工位卡,屏上显示操作程序和要点,通报现场的质量问题,看上去满先进。在大陆的摩托车厂中,我本人看到的好像升仕的整车生产线上有屏显工位卡。

和三阳领导层的座谈会开得很热烈,吴清源董事长很谦逊,客气地称大陆的同行为先进,他诚恳地表达了对大陆市场的期待,除了讲到三阳的发展前景,也希望大家多提建议和意见。

↑照片依次为大长江集团副总经理杨光玉、新珠峰工业副总裁季一平、豪爵湖南总代理商唐杨松、台州天鹰摩托公司董事长盛文斌、摩迷网的青蛙和牛摩网的锐圆都发了言,大家对三阳品牌在大陆市场二十多年的运作情况做了各自的分析,介绍了大陆市场的特点和特色,然后各种称赞、期待和鼓励。

我个人认为,三阳就其品牌实力和技术水平而言,他们在大陆市场可以表现得更好,更有张力。

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台湾光阳和三阳都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大陆市场,早期的原装产品凭借性能质量获得了那个时期消费者的高度认同,应该说,他们和日本品牌一样,在计划体制转型、商品短缺的时代,他们的产品满足了最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的需求,当时他们的市场前景看上去无比光明。但是和很多经济领域一样,中国(相对于台湾来说是中国大陆)庞大的市场和人口规模不可能让境外的企业一茬一茬地收割逐渐富裕起来消费人群,摩托车企业不论国营还是民营企业都迅速成长,像洪水般四泄,以更低的价格(品质就呵呵)把日系和台系都打得有点懵。在他们看来,中国大陆的消费者不够苛刻,市场秩序混乱,同行竞争不守规矩,所以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到零零年代初期,大都按兵不动,两家台企这个时期也都把重点放到了欧洲或其他市场。

2001年,中国进入WTO,以本田与新大洲合资为标志,日本企业开始整合中国的配套资源,努力地生产他们所说的廉价车,努力寻求建立相对的价格优势,这个时期日企开始接地气了,市场影响力和份额逐步回升。

光阳和三阳对价格竞争似乎比日系企业有更多的抵触情绪,所以在这方面的努力也不如日系。

既然不能俯就低端市场,那就只好等这个低端市场慢慢成长为高端市场,或者说高端的那一部分有了起码的规模。近几年,消费升级,大排量摩托车开始适销,光阳抓住了大排量踏板车的机遇,赛艇250300表现不错,成长迅速,三阳慢了半拍,但也拍马舞刀跟了上来。

等市场成熟了,适合我了,我再进来,好像也没有什么错误,但和日系合资厂相比,和豪爵这样优秀的大陆企业相比,台系在渠道建设上的功课就落下了很多,套一句电影台词: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我在发言中用邓小平的话鼓励了主人一下: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晚上住桃园中坜,随拍附上:4轮加两轮,殷实小家庭。

摩托大省台湾散游散拍散记(2)

摩托大省台湾散游散拍散记(1)
编辑:牛观察